气体换热器
板式换热器
聚四氟乙烯换热器
新闻动态
液氧/煤油发动机换热器试车台配气系统设计点击:1909 日期:[ 2014-04-26 22:13:51 ] |
液氧/煤油发动机换热器试车台配气系统设计 程 磊 (西安航天动力试验技术研究所 陕西西安71010) 摘要:在液氧/煤油发动机研制试验过程中,需要对发动机的换热器进行试验验证,以此来满足发动机对换热器的要求。主要阐述了利用音速孔板控制以及计算气体流量的具体方法、理论计算,以及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所设计的配气系统满足了液氧/煤油发动机换热器系统的试验要求。 关键词:液氧/煤油发动机;换热器系统;配气装置 中图分类号:V4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06)05一060一0 1.引言 在液氧/煤油发动机研制过程中,为了模拟发动机实际工作时的状态,需要增加换热器(含氦气加热器、液氧蒸发器,以下简称两器)系统来满足给液氧、煤油系统增压的需求。为了验证两器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必须建立一套与两器系统配套的配气、节流,流量测量装置。为此需要设计研制一套两器配气系统来与发动机两器系统相配套。由于系统对气体的流量、压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如果满足不了,就会造成两器系统试验的失败,另外,气流属于超音速流动,计算设计方面比较复杂,因此,给两器配气系统的设计研制增加了难度。 2.设计技术要求 根据液氧/煤油发动机两器系统试验任务书的要求,研制的两器配气系统的主要性能应满足以下要求: (1)氦气加热器进口内径巾16mln ,出口巾22m ,出口温度516K; (2) 液氧蒸发器出口内径巾5mm,带肩圈法兰。 (3) 液氧蒸发器出口温度341.2K,流量1.sk沙。 (4) 氮气流量0.2土0.02k沙; (5) 氦加热器进口压力1.25劲.IMPa,出口压力0.8印.IMPa; (6) 液氧蒸发器出口压力0.8士0.IMPa; (7) 系统不影响发动机推力测量; (8) 系统可靠性高,振动小。 3.关键技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所采取的措施 3.1总体结构设计 总体采用试车台抽真空路气源给加热器系统供气,经过第一道节流孔板节流,调整流量在0.2k沙,孔板前加装温度、压力测点以及流量计。在第一道孔板后,通过电磁阀控制气路的通断。然后气流经过加热器,经加热器加热后采用孔板节流,将出口的压力控制在0名MPa左右,保证出口压力。蒸发器路采用孔板直接节流,保证出口压力,并在孔板前加装温度、压力测点,利用孔板前后压差计算出氧气流量。其原理图见图1。 3.2 氦气加热器氮气流量计算 加热器换热工质采用氮气。假设氮气在节流孔板中的流动是一维定常流,当孔板后的压力与孔板前压力之比小于0.528 时,产生一个临界截面,截面上气流流速为声速。此时有流量计算公式: 3.3氦气加热器出口孔板计算 氦气加热器出口要保证0.8士0.IMPa的压力,孔板出口是大气压,因此也应该是音速孔板。按公式(1) 一(3)计算得到氦气加热器出口孔板直径D厂13.smm。 由于加热器出口温度高达243℃,孔板出口须引离发动机排放,离加热器出口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无法真正做到保证加热器出口压力。 3.4 液氧蒸发器出口孔板计算 液氧蒸发器出口压力要求为0.8士0.IMPa,出口温度为341.ZK,出口内径为巾5mm。考虑用DN50mm的不锈钢管引出大门。因此孔板后反压为大气压,满足音速孔板的条件。由于要保证压力,计算孔板的内径采用同加热器一样的方法,并且采用孔板节流,利用压力计算流量。氧气 的 k=l.40,R二260.0J/(k岁K) 时,流量为1.sk留5,代人公式(1)一(3),计算得到液氧蒸发器出口孔板直径D二31.6mm。 4.换热器配气系统调试 4.1氦气加热器配气系统调试 氦气加热器系统调试原理见图2。 调试方法:使用Φ25涡轮流量计测量流量,其测量范围为2.2一11.1L/S。氮气由配气间提供的工艺气,压力调整范围在1一8MPa 之间。经讨论后决定压力调整到5.3MPa,此时计算氮气的密度。 12.3348,0.894,0.(X)413为有量纲的拟合公式系数。 公式适用范围:氮气温度为一10℃一26℃;氮气压力4.0一6.OMPa。 氮气流量按下式计算: 调试第一道孔板时,采用流量计测量流量,调整减压器的出口压力,当压力到5.3MPa时,分别用直径Φ4mm、Φ5mm、Φ6mm的孔板进行节流,根据流量计测得的流量选取合适的孔板。经调试,Φ5孔板所得数据满足流量为0.2k沙的要求因此采用Φ5mm的孔板作为第一道节流孔板,减压器出口压力调整到53MPa。调试第二道孔板在第一道已经确定的情况下,采用必13、少14、少巧孔板进行调试。由公 式 (1)、(2)、(3)可以导出调试状态下和试车状态下氮气的温度和压力之间的关系式: 计算得到当温度为293K时,氮气的压力应该为p1=0.603MPa左右,经过调试,得到结果与Φ14孔板较为接近,调试结果见表1。 经过调试决定加热器进口采用直径为Φ5mm的孔板,加热器出口采用直径为Φ14的孔板。 4.2液氧蒸发器出口孔板调试 由于条件所限,无法用氧气来调试,采用常温氮气来代替氧气进行试验,又由于流量只能用Φ25流量计进行测量,受流量计量程所限,最大只能测得0.5k以5左右的氮气流量,所以需要进行模拟计算才能进行调试。液氧蒸发器原理如图3所示。 经过调试得到的数据中,Φ34孔板比较接近要求,其调试数据见表2. 经过公式(7)反推得到实际工作状态下孔板进口压力应该为0.823MPa。满足0.8士0.IMPa的要求。 由于蒸发器前后均无流量计对氧流量进行测量,因此孔板测量流量需要一个流量测量公式,通过孔板前的压力温度算得流量。 5.热试车验证 液氧/煤油发动机两器配气系统投产后,经历了l0()一023,100一023A,100一023B3次系统热试车,将测得的数据列于表3。3次试验,两器配气系统均工作良好,基本满足了设计要求,得到了设计的认可。后又用于试验台,效果也很好。10一023,100一o23A,100一023B次试车数据见表3。 6 结论 设计的两器配气系统通过试验验证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两器配气系统保证了氮气的流量,维持了氮气加热器的正常工作。 (2)两器配气系统保证了加热器进出口的压力范围。 (3)两器配气系统保证了液氧蒸发器出口的压力范围。 (4) 两器配气系统得到了液氧蒸发器的流量。 (5) 两器配气系统工作振动小,可靠性高。 参考文献: [1]潘锦珊.气体动力学基础I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 89 . [2]张坤元.流体力学基础[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 (X) . [3] 王朋军.过氧化氢/煤油发动机试验中压差式孔板流量计的 设计[J].火箭推进,205,31 (4).(编辑:马杰) |
上一篇:钢制换热器的管头氨渗漏实验的具体作法 | 下一篇:循环流化康铸炉紧凑式分流回灰换热器的试验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