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焊接板式换热器管侧集合箱结构分析和力学模型点击:1911 日期:[ 2014-04-20 00:59:05 ] |
全焊接板式换热器管侧集合箱结构分析和力学模型 根据管侧集合箱的结构特性和工程要求,利用ANSYS软件的前处理程序PREP 7,经过单元类型选择、材料参数的确定、几何建模和单元生成等步骤,建立管侧集合箱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对有限元的模型进行网格划分。本文采用Shell 63弹性四节点63单元自底向上的建模方法建立有限元模型,得到结构的变形及受力分析。 1 连接板与管侧端板搭接的力学模型 根据结构特性和载荷特性,在有限元模型中,取整个管侧集合箱的1/4进行分析。壳体有限元模型见图1。 由于模型取整体的1/4进行分析,因此在模型对称面上施加对称约束。连接板与板束连接的部位施加固定约束,管侧侧端板也施加固定约束。 3 有限单元选择 (1)定义单元类型 结构采用ANSYS 9.0软件中的弹性四节点63单元(SheB elastic 4node 63)。Shell63弹性壳:具有弯矩和薄膜特性,可承受与平面同方向及法线方向的荷载。每个节点6个自由度: X、Y、 方向和绕 X、Y、 轴方向。有应力强化和大变形能力,提供用于大变形分析的连续性相切矩阵。 (2)定义材料属性 设定连接板和端板的弹性模量E为190GPa,泊松比μ为0.29;设定加强圈和法兰的弹性模量E 为200GPa,泊松比μ为0.28。 (3)网格划分 网格划分选择自由网格划分方式。 4 施加载荷 在模型的内表面施加0.2 MPa的压力。 3 分析结果 分析结果包括管侧集合箱的各项应力和等效应力及变形分析。 1 管侧集合箱各项应力及等效应力 最大的应力出现在管侧侧端板中点,即矩形截面长边中点处,这与根据工程经验估计的最大应力值位置是相吻合的。证明该模型的建立和计算结果是符合实际的。 转载请注明:哈雷换热设备有限公司 http://www.hrale.net/news/2012616164427.html |
上一篇:螺旋角对三分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实验方案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