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纹管换热器
新闻动态
轧槽管的污垢特性及其防垢性能实验研究点击:1741 日期:[ 2014-04-26 22:21:45 ] |
轧槽管的污垢特性及其防垢性能实验研究 朱冬生,曾力丁,钱颂文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五山510640) 摘要: 在综述管壳式换热器和板式换热器国内外污垢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轧槽管防垢性能实验和污垢模型,轧槽管的污垢热阻为光管的0.52—0.88倍,污垢条件下的传热Nu数为光管的1.8倍。轧槽管污垢热阻为流速的函数,当流速由0.25m/s增至0.75m/s时,污垢热阻减小至原来的66 7% 。 关键词: 轧槽管;污垢;污垢热阻;换热器 中图分类号: TK124 文献标识码: A 1 前言 轧槽管主要是指横纹管和螺旋槽管两种,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它强化传热性能好,压降不大,能防止或减轻污垢的形成,即使污垢形成后也可以像光管那样进行机械清洗,且形成的污垢比光管中污垢松软而易于清除。 据1955年K.Lang报道【l j,轧槽管的传热膜系数可达光管的2~4倍;华南理工大学对这二种管进行了~ 系列的研究和开发应用,国外文献以“Deng”式作为经典公式之一公布于世,推荐应用【3I4 ;它不仅可应用于强化管内外对流强化传热。还能应用于管内外冷凝和沸腾强化,特别是管内无相变对流传热和卧式管外冷凝强化。 1983年,N.Epstein对污垢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 J,他将污垢形成划分为五个阶段,即: (1)污垢孕育期(或称为诱导期、成核期、延误期、潜伏期、表面调节期); (2)污垢的传递过程期; (3)污垢的吸附过程(即污垢的表面集结、粘着、附着和搭接); (4)污垢的移去(即释放、分离、清洗、冲蚀、剥离、脱落); (5)污垢的成熟期。 他对每个步骤都提出了相应的数学公式,又将积垢分为五种类型,即结晶积垢、颗粒积垢、化学反应积垢、腐蚀积垢和生物积垢。这样就形成了所谓的5×5积垢矩阵,为人们进一步研究积垢指明了方向。 2004年,Xu Zhiming等人对横纹轧管进行污垢性能实验,并报导光管污垢为轧槽管的3—6倍 J。横纹轧槽管(Nu )和光管传热特性(Nu )比值在清洁条件下强化比Nu /Nu。=1.2倍,在污垢条件Nu /Nu。=1.8倍,如图1所示。 图2为横纹轧槽管(称TCT管)和光管(称管)的传热特性和污垢曲线(CaC1 和NaHCO,水溶液,硬度800mg/L,流体人口温度37.04—40.84℃,管壁温度60℃ ,流速0.38m/s),由图可见轧槽管的渐近线污垢热阻为光管的0.88倍。 2 螺旋槽管污垢实验 对螺旋槽管污垢性能进行实验并与光管污垢性能做实验比较,实验螺旋槽管结构如图3所示 J。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为达到测试积垢的目的采用如图4所示的流程。采用NaHCO 和CaC1:稀溶液作为实验流体。搅拌器内流体通过泵打人实验管内,通过实验管再流回搅拌器,这样在实验管内积垢。另外,搅拌器内装有蛇管作冷却用,冷却水从A进B出。 各部分具体用途如下: (1)搅拌槽:搅拌液体使之均匀,另外,搅拌器内装有蛇管,兼作冷却器,使通过实验管被加热的流体得到冷却,而循环人实验管中进行实验。 (2)水泵:使系统流体在实验管内循环,以期形成污垢。 (3)转子流量计:测定流体流量,进而确定流体的流速。用称量法对转子流量计进行标定。 (4)实验管:实验管用不锈钢管,以防生锈影响积垢。用一根光管和一根螺旋槽管进行对比实验,管外用电热丝加热,电热丝与管之间用云母电绝缘,加热丝外用玻璃纤维带保温,用热电偶测量管的壁温。热电偶用加.25的铜和康铜做成,在管壁钻 1深1.5mm的孔,热电偶埋在孔内,用耐高温的无机粘合剂粘合,保证热电偶与管壁有较好的接触。光管为 5 x 2,螺旋槽管的参数如表1所示。 3.实验污垢曲线 图5为螺旋槽管和光管在不同流速下CaCO结垢实验性能曲线。通过螺旋槽管和光管结垢的对比实验,证实螺旋槽管比光管有较好的抗垢性能。在本实验情况下,螺旋槽管的积垢渐进值为光管的52% -71% ,可见螺旋槽管的抗垢性能良 好。并用数学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相比较(表2),误差在15% 内。通过实验中流体速度的改变,亦可看出积垢随流速增加而明显地减小。 4 结论 (1)实验结果表明,轧槽管能强化传热,且能防垢,减少积垢的形成。 (2)实验螺旋槽管和Xu Zhiming等人的轧槽管可由污垢孕育期的曲线模型来说明; (3)实验的两种轧槽管的污垢热阻为光管的0.52~0.88倍,在污垢条件下的传热Nu数为光管的1.8倍,与文献[6]中的结论相符合; (4)轧槽管污垢热阻是流速的强函数,螺旋槽管当流速由0.25m/s增加至0.75m/s时,污垢热阻减少1.67倍。 |
上一篇: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换热器结垢原因及处理办法 | 下一篇:板式换热器的清洗与维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