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冷换热器
新闻动态
大温差技术:加速改善太原供热格局点击:1439 日期:[ 2014-04-27 12:10:32 ] |
解决大温差、长距离输热,是我市加快改善省城供热格局的关键,市政府常务会议6月7日通过《太原市清洁能源供热方案(2013年—2020年)》,将古交兴能电厂纳入未来7年市区的主要热源之一。在对该厂管网敷设展开论证的同时,按照《太原市清洁能源供热方案(2013年—2020年)》要求,我市新建和既有热力站已开始实施大温差技术改造。 把古交兴能电厂定为未来7年市区的主要热源之一的原因,一则由于我市正在加速推进全面改善省城环境质量工作,置换出市区近4000万平方米的分散燃煤锅炉,需要大量热源,而且市区热源需求仍在以每年超过800万平方米的速度增加。二则这一热源很是诱人,远离市中心区,不会给城市带来新的污染,且体量庞大——目前,太钢、国电太原第一热电厂、大唐太原第二热电厂、瑞光热电以及正在建设的嘉节燃气热电厂,供热能力总计约7000万平方米,而古交兴能电厂(包括该厂三期项目)通过技术手段,供热面积可达到8000万平方米。三则供热及换热技术的成熟,为古交兴能电厂向市区远距离供热具备了经济与技术上的可行性。 实现古交兴能电厂向市区供热,无论从高差还是输热的距离,都将创出全国纪录,难度不小,投入也不低。《太原市清洁能源供热方案(2013年—2020年)》提出,利用热网大温差输送、余热利用和末端调峰等技术,通过设置多级中继循环泵,可解决远距离供热难题,并大幅降低供热成本。 “大温差输送技术,突破了常规换热器的换热温度极限(换热温度差是衡量换热器优劣的重要标准),实现了一次管网(热源厂至换热器间的管网)回水温度显著低于二次网(换热器至庭院内管网)回水温度,从而实现了城市热网的‘大温差’输送。”市城乡管委供热供气处处长王小春表示,“依照清华大学提供的技术参数,‘大温差换热器’可以在不进行管网扩容改造的情况下,使一次网的输热能力增加一倍,即同量的热源,用热效率和供热面积可扩大一倍。无论对新建的热力管线还是对既有热力站的改造,这一技术都将大幅提升我市热利用的效率,特别适用于对土小燃煤锅炉的替代。” 目前,开始实施的对新建和既有热力站的大温差技术改造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增加“大温差”余热回收专用机组,回收利用各种低品位的余热或废热。 今年,我市提出完成市区内510台分散燃煤锅炉的改造任务。目前,由于全市尚有40余座热力站选址未得到落实,这已影响到供热扩网和分散燃煤锅炉的改造进度。对此,市城乡管委提出,各城区政府要尽快推进热力站选址工作,确保分散燃煤锅炉原有土地优先用于热力站建设;对原址不符合要求、需异地建设的,该委已督促供热企业尽快提出技术要求,由相关城区政府协调落实热力站站址,尽快完成热力站选址。至7月底,全市约有400台分散燃煤锅炉具备设计条件。 如果大温差输送技术得以推广,未来几年,我市将形成远郊常规热电联产+余热利用为主,其他清洁能源为补充的新型供热模式,全面取代分散燃煤锅炉和城中村的土小锅炉,建立清洁、安全、稳定的供热系统。届时,采暖期可减少标准煤散烧214万吨,可从根本上解决冬季采暖燃煤污染。 |
上一篇:太原改善供热格局 推广大温差技术改造 | 下一篇:《供暖用辐射板换热器》标准10月1日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