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雷钎焊板式换热器
专业生产:换热器;分水器;过水热;冷却器
新闻动态

非对称管壳式换热器的三维有限元结构分析

点击:1934 日期:[ 2014-04-26 21:58:11 ]
                     非对称管壳式换热器的三维有限元结构分析                             刘天丰1,陈建良2,林兴华2 (1.江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江苏无锡 214122; 2.浙江大学化工机械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27)     摘要:为研究非对称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受力情况,建立了其合理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先分析了 结构部分的温度场,发现其各个部分存在较大的温度差,可能产生较高的温差应力;再补充其它载 荷边界条件进行计算,得到结构的位移和应力。总结了结构主要部位的受力特点和规律,对其进行 了强度校核,发现结果同对称换热器结构的受力有相似之处,同时还对未来的结构改进提出意见。     关键词:换热器;有限元;管板;强度;拉脱力     中图分类号:TK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1-4837(2009)08-0027-05      1 前言     当前管壳式换热器结构设计分析的主要依据是 GB 151[1],此外还需参考GB 150和JB 4732[2, 3]。 GB 151中关于管板强度校核是根据弹性基础上的 薄板理论,在结构轴对称条件下,将薄板的三维变形 简化为二维梁式变形,并采用结构力学中的“力法”来进行强度计算。该计算公式概念清晰,简单明了, 但适用范围有限:当管束在管板上并非轴对称布置, 或管板上开孔率不在规范之内,它无法计算。     某固定管板的管壳式换热器,其管板上的管束 非轴对称布置,不能用规范中的计算公式进行强度 校核。同时,由于仅壳程的上半部有换热管束,高温 物料流入壳程后,引起管板和壳体之间较大的温度 差,进而会产生温差应力,规范中的公式也无法计算。同时,考虑到结构的形状和受力都较复杂,而规 范中的计算公式对这些因素进行了简化处理,在这 种情况下,采用有限元数值计算是较好的办法。     当前,有限元法求解换热器结构强度的工作不 多,且大多集中在轴对称结构[4~6],这样可将三维问 题简化为平面问题,计算量大大减少。而针对管束 非轴对称布置的换热器结构强度分析,还未见报道。 文中将对该问题进行研究,采用合理的简化措施,建 立换热器有限元分析模型,包括温度场和结构应力 位移场,将计算得到的温度场结果作为载荷施加至 结构有限元模型中,并补充其他载荷边界条件,计算得到结构各个部分的应力,最后对几个关键部位的 应力分布进行总结和强度校核。     2 换热器的主要参数     该换热器为固定管板的管壳式换热器,其结构 如图1所示。                       管板上面的管束布置如图2所示,共500根换 热管,分布在管板的上半部分,且左右对称。                      该换热器主要设计参数如表1所示,主要结构 参数如表2所示。                     3 有限元计算模型     该换热器结构形状复杂,存在许多沟、槽、倒圆等结构特征,还有大量的换热管。在几何建模阶段, 需进行简化,只考虑主要结构:管板、壳体、法兰、管 束和膨胀节,而忽略对关键部位应力影响次要的结构特征。     换热器结构部分的温度分布,与其管程和壳程内流体的流动和传热有直接关系,由于换热器壳程中存在大量的换热管束和其他物体,几何形状不规则,物料自身流动的本构关系也比较复杂,因而壳程 内流体流动和传热十分复杂。通常采用分布阻力、体积多孔度、表面渗透度等模型[7~9],用有限差分法 进行数值模拟。本文对此进行简化,仅计算结构部分的温度场:根据换热器的实际运行状态,估算温度 场边界条件,并施加到模型中。计算得到温度场后,再将其代入到结构分析有限元模型的载荷中,进行位移和应力计算。     如图1, 2所示,换热器有左右和前后两个对称面,为降低计算规模,取整体的1/4为计算模型。整个计算过程采用ANSYS 9. 0有限元分析软件实现。     3. 1 温度场有限元模型     3. 1. 1 边界条件     换热管温度已知,不需计算,其他部分如图2所 示。     (1)筒体和法兰外表面:因为覆盖着保温材料, 可视为绝热边界条件;     (2)换热器壳体的下半部:其内表面温度设置为物料的壳程进口温度230℃;     (3)换热器的壳程出口处:设为物料的壳程出口温度150℃;     (4)换热器管板的下半部:根据两侧流体的物性和流动情况,可算出它们的对流换热系数;结合管板材料的热传导系数、厚度和周围流体参考温度[10, 11],可估算出管板两侧壁面的温度分别为11和98℃;     (5)换热器管板的上半部(布管区):该部分各壁面间的热交换十分复杂,难以准确确定边界条件。 实际中这样处理:在壳程一侧,因为物料的热传导系 数比管板的热传导系数小2~3个数量级,并且流动 缓慢,所以将该侧壁面作绝热边界条件处理;在管程 一侧,将管板壁面边界条件设置为估算的换热系数 α2=156W /(m2·K),周围介质的参考温度取冷却 水的平均温度35℃;     (6)换热管与管板连接处:设为绝热边界条件;     (7)换热器壳体的上半部:其内壁面同缓慢流 动的物料相接触,将其设为绝热边界条件;     另外,在1/4结构模型所对应的前后、左右对称面上,设为绝热边界条件。     3. 1. 2 有限元网格的划分     需进行温度场分析的部位,都具有规则形状,可用六面体单元划分,这样计算效率高。单元采用一 阶形式,共划分了34881个单元、87472个结点。经计算,得到温度场分布,同时发现管板和壳体间有较大的温差,可能引起较大的温差应力。     3. 2 结构有限元模型     结构分析和温度场分析采用相同的几何模型, 并增加考虑换热管模型。     3. 2. 1 有限元网格的划分     同温度场分析划分的网格相似,采用六面体单元划分,不同的是用二阶单元,且划分密度比它高,主要是考虑到应力场的变化比温度场的变化梯度大。此外,在每个管板开孔处,建立长度约为管板厚 度的圆筒模型,其截面同换热管截面相同,同时用二 阶六面体单元划分它,以模拟一段换热管。紧接着 建立杆单元,长度至换热器轴向中分处,杆单元的截 面特性为换热管的截面面积,用来模拟剩下的换热管。另外,圆筒两端上的单元结点分别与管板和杆 单元上的结点耦合。这样既可体现出换热管对管板 的弹性支撑作用,又节省了计算资源。如此,共划分 了53344个二阶六面体单元, 250个杆单元,模型中 共有250632个结点。有限元网格如图3所示。                     3. 2. 2 载荷边界条件     由图3可见,换热器承受着壳程压力Ps、管程 压力Pt、螺栓力F和法兰垫片压力Pc的作用,前两 个力由已知工况条件直接得到,后两个受力需根据 法兰垫片预紧时的压力Pc=69 MPa、管程压力、螺 栓刚度,法兰-垫片刚度综合考虑[12],经计算,F= 115 kN,Pc=68. 4MPa。     温度载荷由温度场分析结果直接代入,再对杆 单元施加温度50℃。另外,换热管在管程和壳程压 力的作用下,会产生泊松效应,该变形可通过施加温 度载荷实现。经计算,该等效温升不到1℃,远小于 换热管的温升,可忽略不计。 另外,在结构的前后、左右对称面上施加法向位 移为零的约束条件,在杆单元的端点施加固定位移 边界条件,此外还需限制刚体位移。     4 计算结果及分析     4. 1 整体应力强度分布     经计算,可得到结构的位移和应力结果,结构整 体和管板部分的应力强度分布如图4所示。     从图4中可以看到,整体结构中,管板和壳体连 接处的应力比较高;其次,膨胀节部分的应力也比较 高。主要原因在于,前者是几何形状变化大的地方, 在各种载荷的作用下,易产生应力集中;而后者则是 因为膨胀节比较薄弱,其厚度不到壳体的一半,并且 换热器的下半部没有换热管的支撑加强作用,所以该处应力水平比较高。                     在管板部分,应力强度的分布规律则是:在布管 区内,基本上呈环形过渡变化,中部的应力比较低, 随着离该中心区域的距离增加,则是应力水平增高, 到布管区的外边缘处,应力达到较高水平,在布管区 的上边缘(该处的管孔距离较窄)和右下角处,应力 强度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而非布管区内,则应力水平 比较低,应力变化也比较平缓。     4. 2 换热管拉脱力校核     从有限元求解中,可得到杆单元端点处结点的 支反力,即换热管的拉脱力结果,表3列出前三个最 大的拉脱力的数值及其位置。                       从表3中可以发现,换热管最大的几个拉脱力 发生在图2的布管区的左、右下角处。该位置同图5中管板较高应力处的位置相同,其它各个换热管拉脱力的大小及位置分布规律,同图5中管板布管区的应力分布相一致,即:管板布管区应力高的地方,对应着该处换热管大的拉脱力;而管板布管区应力低的地方,对应着该处较小的拉脱力。由此可见, 换热管的拉脱力对管板上对应位置处的应力影响很大。 以上这几个最大拉脱力都小于设计温度下的许用拉脱力,是安全的。     4. 3 管板部分     在管板和壳体连接处应力比较高的地方,如图3所示位置,沿壳体的厚度方向做应力校核线A—A,得到应力强度沿该直线的分布,如图5中的TOTAL 所示。                       用软件的应力分类算法进行应力分类,分类后 的结果如图6所示。用第三强度理论进行强度校 核,总应力σint= 397. 7MPa≥3[σ]t=294MPa,强 度校核未通过。主要是因为不均匀分布的温度载荷 作用效果[13]:壳体温度高,径向热变形大,而管板的 温度相对低,径向的热变形小,并且管板厚度大,抗 变形刚度大,所以对与管板连接地方的壳体约束刚 度强,造成该处比较高的应力水平。                      针对这种有较大温差的管壳式换热器结构,可采用减少管板厚度和增加筋板等措施,以降低应力水平[14],使之满足强度条件。     如前所述,在图2中管板布管区上边缘处,由于管孔间距离较窄,有着较高的应力水平,取其中部两管孔之间的管桥,作应力强度分布云图,如图6所示。     从图6中可以发现,中部应力水平低,随着与中部距离的增加,应力不断升高,到管板的表面,应力达到最大值,这同板类结构弯曲变形下的应力分布规律相似,在两管孔之间的方向上,应力变化不大。另外还可发现,管板壳程一侧的应力水平比管程一侧的应力水平高,这主要是因为在管程一侧有管板 和换热管的焊缝连接加强作用。     取图6管桥上所有结点的各个应力分量结果,通过计算可得:                          可见管板布管区边缘处满足强度校核。     5 结论     (1)由于管束只布置在壳程的上半部,管板和壳体间温差较大,其引起的应力也很大,体现在管板和壳体连接处有较高的应力水平,并且强度校核未通过;     (2)在管板的布管区,应力强度云图呈环形过渡变化,中间低,外围高;而非布管区的应力水平较低,且变化比较平缓,这同管束轴对称布置的管板上应力分布规律相似;     (3)几个最大的换热管拉脱力都发生在布管区的左右下角处,并且换热管拉脱力的分布同管板布管区的应力分布规律相一致,可见其对管板上对应位置处的应力影响很大。 参考文献: [1] GB 151—1999,钢制管壳式换热器[S]. [2] GB 4732—95,钢制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S]. 1995. [3] GB 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S]. [4] 刘俊明,陈绪.高压厚管板的有限元分析计算[J].压 力容器, 1997, 14(2): 25-29. [5] 薛明德,吴强胜.对流换热条件下换热器管板的应力分析[J].核动力工程, 1998, 19(6): 519-525. [6] 龚曙光,谢桂兰.基于有限元分析的管板结构优化设 计[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2002, 31(6): 49-51. [7] PatankarSV, SpaldingD B. A Calculation Procedure fo the Transient and  Steady-state Behavior of Shell an TubeHeatETPhangers, HeatETPhanger: Design  Theor Sourcebook[C].McGrawHil,l 1974. 155-176. [8] ShaW T, YangC I, KaoTT. MultidimensionalNumer- calModeling ofHeat  ETPhangers[J]. Journal ofHea Transfer, 1982, 104: 417-424. [9] PrithivirajM, AndrewsM J. Three DimensionalNumer- calSimulation of  Shell and Tube Heat ETPhangers[ J]. NumericalHeatTransfer, PartA, 1998,  33: 799-828. [10] 程尚模.传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11] 程林,杨培毅,陆煜.换热器运行导论[M] .北京:科 学出版社, 1995. 1-38. [12] 杨可桢,程光蕴.机械设计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 1998. 141-145. [13] 刘天丰,林兴华.管壳式换热器温度载荷下的强度研 究[J].压力容器, 2004, 21(1): 11-13. [14] 刘天丰,林兴华,童水光.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换 热器结构的改进设计[J].机械强度, 2004, 26 (6): 706-709. 
上一篇:铝制板翅式换热器真空钎接下凹原因探讨 下一篇:电导仪在石墨换热器冷凝水测量中的应用

相关资讯

Copyright ©2008 哈雷换热设备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奉化外向科技园西坞金水路 电话:0086-574-88661201 传真:0086-574-88916955
换热器 | 板式换热器 | 钎焊板式换热器 | 冷却器 | 分水器 | 地暖分水器 | B3-14B板式换热器 | 网站地图 | XML 浙ICP备09009252号 技术支持:众网千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