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雷钎焊板式换热器
专业生产:换热器;分水器;过水热;冷却器
新闻动态

管壳式换热器节能技术综述

点击:2015 日期:[ 2014-04-26 21:39:52 ]
                          管壳式换热器节能技术综述                                  刘乾  刘阳子                       (中国天辰工程公司,天津 300400)     摘 要:采用节能技术的高效换热器不仅提高了能源利用率,且减少了金属材料的消耗,对推进石油化工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有着积极意义。简要介绍了管壳式换热器换热管强化传热技术和壳程强化传热技术,分析了各自的原理、优缺点及推荐使用场合。     关键词:换热器; 节能减排; 强化传热     中图分类号:TQ051. 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281(2008)05-0016-05     目前在我国石油化工行业中,换热设备投资占设备投资的30%以上,在换热设备中,使用量最大的是管壳式换热器,其中80%以上的管壳式换热器仍采用弓形折流板光管结构,这种结构决定了换热器传热效果差,壳程压降大,与我国正在推行的节能减排政策不相适应。因此提高换热器的效能对化工行业节能减排、提高效益非常重要。     换热设备传热过程的强化就是力求使换热设备在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积传递的热量尽可能增多。应用强化传热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换热设备的效率,减少能量传递过程中的损失,更合理更有效地利用能源。提高传热系数、扩大单位传热面积、增大传热温差是强化传热的三种途径,其中提高传热系数是当今强化传热的重点。     1·换热管强化传热技术     管程的强化传热通常是对光管进行加工得到各种结构的异形管,如螺旋槽纹管、横槽纹管、波纹管、低螺纹翅片管(螺纹管)、螺旋扁管、多孔表面管、针翅管等,通过这些异形管进行传热强化。     1.1 螺旋槽纹管[1-4]     螺旋槽纹管管壁是由光管挤压而成,如图1所示,有单头和多头之分,其管内强化传热主要由两种流动方式决定:一是螺旋槽近壁处流动的限制作用,使管内流体做整体螺旋运动产生的局部二次流动;二是螺旋槽所导致的形体阻力,产生逆向压力梯度使边界层分离。螺旋槽纹管具有双面强化传热的作用,适用于对流、沸腾和冷凝等工况,抗污垢性能高于光管,传热性能较光管提高2~4倍。                    1.2 横槽纹管[5-8]     横槽纹管如图2所示,其强化机理为:当管内流体流经横向环肋时,管壁附近形成轴向漩涡,增加了边界层的扰动,使边界层分离,有利于热量的传递。当漩涡将要消失时流体又经过下一个横向环肋,因此不断产生涡流,保持了稳定的强化传热作用。研究和实际应用证明:横槽纹管与单头螺旋槽纹管比较,在相同流速下,流体阻力要大一些,传热性能好些,其应用场合与螺旋槽纹管相同。                     1.3 波纹管[9-12]     对波纹管按流体力学观点分析:在波峰处流体速度降低,静压增加,在波谷处流速增加,静压降低。流体的流动在反复改变轴向压力梯度下进行,产生了剧烈的漩涡,冲刷流体的边界层,使边界层减薄。因此用波纹管做换热管从理论上讲:由于波节的存在,增加了对管内流体流动的扰动,使波纹管具有较好的传热效果,但流动特性不如光管的好。在低雷诺数下,波纹管的换热与阻力性能比明显好于光管;在高雷诺数下,波纹管与光管的换热与阻力性能比非常接近。波纹管的波形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波鼓形、梯形、缩放形和波节形,详细结构分别见图3~6。                    1.4 翅片管[13]     翅片管是一种外壁带肋的管子,肋的截面形状有矩形、锯齿形、三角形、T型、E型、花瓣型等等,这种管子有助于扩大传热面积,促进流体的湍流,一般用于以壳程热阻为主的情况。当壳程热阻为管程2倍以上时,使用翅片管是合适的。但不能用来处理容易结焦的介质,其中低螺纹翅片管(图7)和变形翅片管(图8)的翅化率一般小于3,用于管内介质给热系数比管外介质给热系数大于2倍以上的情况时可以提高传热系数30%左右。                   1.5 螺旋扁管[14-15]     螺旋扁管(图9)的独特结构使流体在管内处于螺旋流动,促进湍流程度。实验研究表明:螺旋扁管管内膜传热系数通常比普通圆管大幅度提高,在低雷诺数时最为明显,达2~3倍;随着雷诺数的增大,通常也可提高传热系数50%以上。                   1.6 表面多孔管[16-17]     在普通金属管表面敷上一层多孔性金属层,形成表面多孔管。表面多孔管能显著地强化沸腾给热过程,但其表面的多孔状局限了其只能应用于无垢或轻垢的场合。制造表面多孔层的方法主要有:烧结法、火焰喷涂法、电镀法及机械加工法等。目前已投入规模生产的为烧结法和机械加工法。     1.7 针翅管[18-20]     针翅管(图10)既扩大了传热面,又可造成流体的强烈扰动,极大地强化传热,而且压降不大,并可籍针翅互相支撑而取消折流支撑板(杆),大大节省支撑板材料,可代替光管和螺纹管作为油品换热器的换热管,也是低传热膜系数、高粘度介质和含尘高温烟气的理想传热管,可用于油品等纵向流管束换热和烟气锅炉或余热回收中。                   1.8 管内插入件[21]     管内插入件是强化管内单相流体传热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目前管内插入件的种类很多,有纽带、螺旋线圈、螺旋片、静态混合器等。管内加麻花片纽带使管内换热系数比光管增加了56% ~95% ,摩擦系数增加了70% ~400%。因内插物是为了降低管内流体由层流转变到湍流时的临界雷诺数,一般说,它们在低雷诺数下强化传热的效果比湍流区更佳。目前强化传热管已广泛地应用于石油、化工、制冷、航空、车辆、动力机械等工业部门,在利用地热、海洋热能、太阳能以及余热等低温差能源中,强化传热管将更有应用价值。强化传热管提高了换热器的传热性能,并减小了换热器所需的传热温差和压降损失,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2·壳程强化传热技术     在管壳式换热器中,管束支撑结构的主要作用是:支撑管束,使壳程流体产生期望的流型和流速,阻止管子因流体诱导振动而发生失效。因此,管束支撑结构是壳程内的关键部件,直接影响着换热器壳程的流体流动和传热性能。管束支撑结构经过多年的研究、应用和发展,概括起来有3种类型:     (1)横流式支撑,如传统的弓形折流板,使壳程流体呈横向流动;     (2)纵流式支撑,如折流杆式等新型支撑,使壳程流体呈纵向流动;     (3)螺旋流式支撑,如螺旋折流板,使壳程流体呈螺旋流动,分别见图11~13。                                   2.1 折流杆换热器[22]     传统的管壳式换热器壳程流体横向冲刷管束,传热效率较低,流动阻力大,常发生流体诱导振动而导致破坏。为解决换热管束的振动问题,美国菲利浦石油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开发了折流杆式换热器(图14),该换热器不仅解决了振动问题,而且由于壳侧流体的纵向流动使折流杆换热器比传统的弓形折流板换热器传热系数提高30%左右,壳程压降减少50%。                     2.2 整圆形折流板换热器[23-24]     由于流体在壳程中作纵向流动是管壳式换热器中最理想的流动形式,因此近年来又开发出了一些新型纵流式换热器,图15中列举了几种常见的整圆形折流板,如矩形孔折流板,梅花孔折流板等。这种异型折流板性能特点是:     (1)能有效地支撑管束,从而避免管束发生流体诱导振动(“大管孔”式除外);     (2)孔板截面积小于壳程流通面积,因而可以调节壳程流体速度;     (3)各种形式的孔对流体具有“射流作用”,射流流体速度高且直接冲刷管外壁,因而能增加流体湍流度,减薄管壁液体的边界层,因而有效强化了壳程传热,适用于中、低粘度流体且雷诺数不太大的场合。                      2.3 螺旋折流板换热器[25-27]     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可分为单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和双螺旋折流板换热器。螺旋折流板换热器与常规折流板相互平行布置方式不同,它的折流板相互形成一种螺旋形结构,每个折流板与壳程流体的流动方向成一定的角度,使壳程流体做螺旋运动,能减少管板与壳体之间易结垢的死角,从而提高了换热效率。螺旋流换热器的强化传热机理为螺旋通道内的流型减弱了边界层的形成,从而使传热系数有较大增加。相对于弓形折流板,螺旋折流板消除了弓形折流板的返混现象,从而提高有效传热温差,防止流动诱导振动;在相同流速时,壳程流动压降小;基本不存在流动与传热死区,不易结垢,适宜于处理含固体颗粒、粉尘、泥沙等流体。对于低雷诺数下(Re<1 000)的传热,螺旋折流板效果更为突出。在螺旋折流板换热器中,螺旋角β(即壳侧介质流动方向与管束横截面之间的夹角)将直接影响壳侧流体的流动及传热性能。     2.4 空心环管壳式换热器[28]     空心环管壳式换热器(图16)用空心环管作支撑结构,该支撑方式轴向流道空隙率可高达80%,故对轴向冲刷的流体形体阻力非常小,可使绝大部分壳程流体的压降作用在强化传热管的粗糙传热界面上,用以促进界面上的对流传热,充分发挥管外的传热强化作用,在低流阻条件下获得高的传热性能。                   2.5 刺孔膜片管换热器[29]     刺孔膜片管换热器的特点为刺孔膜片既是支撑元件,又是管壁的延伸,增大了单位体积内的有效传热面积;膜片上的毛刺和小孔增大了流体湍流度,各区间的流体经小孔实现一定程度的混合;刺和孔使换热表面的边界层不断更新,减薄了层流底层厚度,从而提高了换热系数;壳程流体纵向流动,压力降很小。     2.6 螺旋椭圆扁管换热器[30]     螺旋椭圆扁管是一种双面强化管,由圆管轧制或由椭圆管扭曲而成,靠相邻管突出处的点接触支撑管子。流体在管螺旋面的作用下呈螺旋运动,流速和流向发生周期性变化,加强了流体的轴向混合和湍动程度,同时强化管内、外传热;壳程流体流经相邻管子的螺旋线接触点后形成脱离管壁的尾流,增大了流体自身的湍流度,破坏了管壁上的流体边界层,从而使壳程传热得到增强。螺旋椭圆扁管主要用于强化高粘度流体的层流换热,管内流体旋转导致的二次流是使换热得以强化的主要原因。     2.7 变截面管换热器     变截面管是将普通圆管用机械方法相隔一定节距并互成一定角度轧制出扁管形状的管子。变截面管靠变径部分的点接触互相支撑,同时又组成壳程的扰流元件。其结构比较简单,且是双面强化管,但最大弱点是管内阻力太大。     3 结束语     强化传热对石油化工行业节能有着重大意义。采用各种节能技术的高效换热器不仅能够提高能源效率,而且结构紧凑,可减少金属材料消耗。高效换热器作为一种节能设备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应将换热器的节能技术与企业的应用紧密结合起来,使各种形式的高效换热器得到大面积的推广,把石油化工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 1 ] 程俊国,冯骏,靳明聪,等.螺旋管的传热及流阻性能[J].重庆大学学报, 1980, 8 (3): 81-94. [ 2 ] 李向明,叶国兴,邓颂九.高效换热元件—螺旋槽管的研究及应用[J].化工学报, 1982, 33 (4): 359-367. [ 3 ] 邓先和,谭盈科,邓颂九.多头与单头螺旋槽管传热准数方程关联法[J].化工学报, 1989(1): 18-27. [ 4 ] 帅志明,冯海仙,李学泰.螺旋槽管结垢实验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1993, 14(2): 7-12. [ 5 ] 刘湘秋.横纹管与新型支承型式在换热器中的应用[J].化工设备与管道, 1996, 33(4): 57-59. [ 6 ] 刘吉普.横纹槽换热管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化工机械,1998, 25 (3): 702-721. [ 7 ] 张亚君,李军,邓先和,等.几种强化传热管的流阻和传热性能[J].石油化工设备, 2004, 33(5): 5-7. [ 8 ] 徐志明,杨善让,甘云华.横纹管污垢性能的实验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5(5). [ 9 ] 郎逵.波节型换热元件的实验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16(4): 438-441. [10] 高阳.波节管换热器的强化换热分析[J].北京节能, 2000(3): 18-19. [11] 张登庆,李忠堂,王宗明,等.波节管管内换热与阻力特性的实验研究[J].石油机械, 2002(4). 4-7. [12] 齐世明,齐世清.波节管换热器的自支撑结构[J].压力容器, 2004, 21(3): 50-51. [13] 王玉,于斐.翅片管及其在管壳式换热器的使用[J].管道技术与设备, 2000(3): 22-24. [14] 思勤,夏清,梁龙虎.螺旋扁管换热器传热与阻力性能[J].化工学报, 1995, 46 (5): 601-606. [15] 梁龙虎.螺旋扁管换热器的性能及工业应用研究[J].炼油设计, 2001, 31(8): 28-33. [16] 刘建新,金海波.多孔表面管沸腾传热试验研究[J].动力工程, 1999, 19(1): 30-33. [17] 刘阿龙,徐宏.换热器烧结型表面多孔管综述[J].石油化工设备, 2005, 34(1): 47-49. [18] 钱颂文,马小明,方江敏,等.三维整体针翅强化传热管的传热和压降性能研究与比较[ J].化工学报, 2002, 53(7):700-704. [19] 杨丽明,钱颂文.针翅管的强化传热试验研究[J].流体机械. 2002, 30(9): 10-12. [20] 秦勇,张雪冲,孙鸿久.针翅管强化传热机理及其在管壳式换热器中的应用[J].机电设备, 2001(5): 36-39. [21] 姚寿广,屠传经,朱德书.管内强化换热元件综合热力性能分析及评价[J].动力工程, 2002, 22(3): 1798-1803. [22] 胡明辅,朱孝钦,吴新民等.折流杆换热器抗振性能的分析[J].化工机械, 2000, 27(2): 80-83. [23] 陆应生.整圆槽孔折流栅板和缩放管在中氮肥氮氢气压缩机级间冷却器中的应用[J].化肥工业, 2001, 28(1): 29-30. [24] 曾舟华,钱颂文.低传热“死区”异形孔板纵向流管壳式换热器传热研究[J].化工设备设计, 1997, 34 (2) : 15-17. [25] 王树立,彭杰,赵志勇.螺旋折流板换热器流动特性研究[C]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术论文集,济南,2000. [26] 杨军,陈保东,孙成家.螺旋与弓形折流板换热器性能对比及螺旋角优化[J].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05, 25(2). [27] 王秋旺.螺旋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壳程传热强化研究进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04, 38(9): 881-886. [28] 邓先和,陈详明.空心环管壳式换热器工业化应用回顾[J].硫酸工业, 2000(6): 23-25. [29] 周理,安福,徐越平.刺孔膜片式高效管壳换热器的壳方特性研究[J].化工学报, 1992, 43(5): 599-608. [30] 黄德斌,邓先和,王扬君,等.螺旋椭圆扁管强化传热研究[J].石油化工设备, 2003, 32(3): 1-3.
上一篇:呼和浩特石化公司常减压装置常顶换热器失效分析 下一篇:高炉水冷却工艺的技术比较和经济分析

相关资讯

Copyright ©2008 哈雷换热设备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奉化外向科技园西坞金水路 电话:0086-574-88661201 传真:0086-574-88916955
换热器 | 板式换热器 | 钎焊板式换热器 | 冷却器 | 分水器 | 地暖分水器 | B3-14B板式换热器 | 网站地图 | XML 浙ICP备09009252号 技术支持:众网千寻